2018.09.02 慧智基因大樓 新舊巧妙融合 / 中國時報


當醫學博士蘇怡寧遇見建築詩人王大閎,歷經3年的精修細裝,慧智基因終於落腳在台北市寶慶路27號的亞洲水泥大樓。圖片提供慧智基因

當醫學博士蘇怡寧遇見建築詩人王大閎,歷經3年的精修細裝,慧智基因終於落腳在台北市寶慶路27號的亞洲水泥大樓。40、50年代台灣建築系的學生對於王大閎建築師的作品絕不陌生,王大閎大師與貝聿銘同為哈佛同學,隨國民政府遷台後,成立大洪建築師事務所,早年為遠東集團設計許多建築,亞洲水泥大樓就是深具代表性的一棟,也是台灣第一棟帷幕牆建築。1樓騎樓沒有立柱,而使用懸挑的做法;窗戶採取下凹的工法形成浮雕,建構成古典優雅的建築外觀。

很多人問為什麼會選擇此處呢?慧智基因創辦人蘇怡寧醫師說:「就是instinct!一種直覺!」也因蘇醫師希望盡量保持原有建築面貌,更加深了裝修的困難度,而這一等費時3年。當掛上慧智基因招牌的那一刻,點燈後看到新舊的融合,更是令人感到美麗萬分。1樓大廳展示了多幅的光之藝廊畫家作品,慧智基因長期與台灣身心障礙藝術家協會合作,以實際行動支持年輕人的創作,並讓整個空間注入藝術氛圍。從5樓到8樓則為實驗室樓層,運用最新科技高階儀器進行基因檢測,在此更代表了現代與過去的結合。

慧智基因未來也將對外開放實驗室參觀導覽,讓更多民眾與專業人士都能進一步了解基因檢測的流程。

建築介紹:

本棟建築是引領中國建築現代化,被譽為永恆的建築詩人王大閎,1966年為遠東集團所設計的亞洲水泥大樓,也是台灣第一棟帷幕牆建築。或許一般人會誤以為帷幕牆一定是玻璃的牆面,其實這個詞的專業定義是不承重的牆,也就是說在整棟建築的結構上,不傳遞由上而下的力量,因此即便不全是玻璃的牆,亦可稱為帷幕牆。

大樓1樓騎樓,外牆不立柱,而使用懸挑,在早期是罕見的作法,也因為退縮在陽光下,更加強了2到9樓的節奏律動,宛如一首懸浮在天際的輕快樂章,是王大閎建築的代表作之一,承襲他創作的風格與特色,是一個不斷化繁為簡的結構,走入其間卻感受到層次的豐富,比例勻稱。在造型、尺度、線條、細部工法,乃至人文內涵,在在都讓眾人讚嘆。

資料來源參考:《建築師王大閎 1942-1995》

報導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