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0 自閉症青年畫家葉銘 創作展台中三個藝術空間 / 中央社

102802673

由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所成立「光之藝廊 」(Luminance Art Space),今(19)日上午舉辦 自閉症青年畫家葉銘《汲色人》個展開幕記者會。

葉銘於2011年以「聽我說你們」舉辦了生平第一次個展就在「光之藝廊」,擁有豐沛創作力,於十四歲時啟發繪畫藝術天份,雖然繪畫資歷約五、六年時間,由於身分特殊,並能夠發揮內在情感加以亮麗的色澤構成一幅又一幅的圖驣,傳達他對生命的審美觀,非常特別!

今年他累積近二年的作品再由「光之藝廊」連結「真永藝術空間」、「亞米藝術空間」同步展覽。令人感到溫馨的是,葉銘的家人陪在身旁出席這場記者會,並為他此次個展作品充滿希望與信心。

葉銘的父親認為,在葉銘的繪畫世界裡看見了童心,孩子喜歡綠色,常用綠色表現他在畫裡的角色,他作畫沒有邏輯思考,但在作畫時會先有個主題,然後參考卡通人物顏色、圖像以及他自己拍攝的照片等組合,再進行繪畫。

葉銘的媽媽表示,葉銘的生活模式很有規律,每天會準時看卡通、畫畫、跑步運動、作家事等,葉媽媽說:葉銘在二年多前開過個展以後,對畫畫更有自信,也懂得生活,喜歡運動,今年初開始感覺他很享受旅遊樂趣。

葉銘的媽媽還分享,她年輕時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在確定葉銘的症狀後,即全心投入一路陪伴、陪讀,嘗試過很多很多對他有幫助的方法,過程非常辛苦,但一路走來如倒吃甘蔗,越吃越甜,最重要的是她接受孩子在身心某個地方有障礙,願意帶出去和人接觸陪著葉銘一路成長,並訓練他做事的能力。

葉銘是一位自閉症的創作者,雖然與外在世界失去了語言溝通的連結,但還是有感情的。葉爸爸說:葉銘和姐姐的感情很好,雖然感情不容易外放。有ㄧ次和葉銘到菜市場買菜提很多東西,孩子會主動說要提菜,他認為這就是葉銘的情感表現,尤其在需要的時,他懂得這麼做!

葉銘對繪畫的天份,於2010年參加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所舉辦的第一屆光之藝廊創作徵作比賽開始展露,他描述所看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群」,讓評審們驚豔。

葉銘獲奬後,光之藝廊特別為他舉辦首次個展《聽我說你們》,從此信心大增,更有自信的放膽創作,讓葉家人備感欣喜,他的父親還貼心的將新竹住家十多坪的健身房改為畫室,葉銘得以有更大的揮灑空間,屢屢創作出100號以上的油彩大畫。
2011年,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一行人到光之藝廊參訪,就相當欣賞當時只有十七歲的葉銘創作,並收藏了兩件作品,至今還掛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燕南園文創中心;2012年,葉銘前往上海參加海上文中心舉辦的《藝在言外》展覽,參展的作品幾乎全數被收藏;此後參與2012、2013年的台北亞洲青年藝術博覽會,同樣獲得許多收藏家的青睞。

台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吳景柔表示,讓身心障礙的朋友能得到天賦的自由,展現其生命的價值,是協會成立的目標,葉銘的精彩創作,是心靈的交會,邀請大家來看看一個自閉症者眼中不同的世界,和他對生命特別詮釋與喝采。

藝術家簡介:葉 銘,1993出生 21歲 自閉症。

葉銘兩、三歲時經過醫師確診為「自閉症」兒童,葉銘媽媽陪伴孩子經歷了許多才藝的學習和療育課程,在決意培養這個小畫家有一個緣由,一位赴日修習藝術博士學位的鄭梃甄老師,給葉銘媽媽一個非常積極的建議,讓葉銘朝繪畫方向發展,是識得葉銘具有繪畫天賦的伯樂,同時她也將葉銘的紙張創作帶往日本進行學術研究與展覽。缺乏語言溝通能力、人際關係較為被動的葉銘,畫布成為一個媒介,繪畫成為他自我表達和面對外在世界的一種溝通形式,也因為特殊的障礙反而較不受現實社會化干擾,在創作上的表現更顯多元繽紛,突破了許多的界限。葉銘每日浸淫在油畫創作的時間非常久,除了原創的想像力之外,技術能力也日趨成熟,明亮的色塊與漸層,高彩度的顏色堆疊與有次序的排列組合,是足以標示他風格的特色。

展覽歷程:
2010 第一屆光之藝廊創作暨新秀奬徵件比賽 新秀奬
2010 有故事的人 聯展
2011 聽我說你們 個展
2011 童心蕩漾  聯展
2012 YAT 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 聯展
2012 龍遊天地  聯展
2012 藝在言外  上海聯展
2013 框框以外,無界限 光之藝廊創作奬精華回顧展
2014 「烤麻糬」畫作獲得文化部藝術銀行初審入選

102802673
葉銘(左二)的爸爸媽媽姐姐和葉銘畫作「一家人」在光之藝廊。
102802675
葉銘畫臉譜作品。

報導連結點此